一、案例簡介:
A女士近期接到一個新的銀行儲蓄經(jīng)理電話,提醒她可以領取
保單紅利事宜。因購買保單時間久遠,A女士對保單信息記不清楚了,慎重起見,A女士親至我公司職場當面咨詢保單事宜。接待過程中,我們的客服人員耐心的給A女士解釋了
保險保障計劃、保單條款等內(nèi)容,并為A女士介紹可通過官方客服電話、官網(wǎng)、官方公眾微信號、官方小程序、分公司職場等多種方式聯(lián)系我公司,有任何疑問均可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確認。最后客服人員對A女士開展了一對一風險提示教育,提醒A女士保護好身份證號、銀行卡賬號等個人信息,注意防范“AI換臉擬聲”類、“共享屏幕”類新型電信網(wǎng)絡詐騙。A女士對我公司的服務高度認可,一方面表示我公司服務人員非常專業(yè)又有耐心,另一方面表示我公司的這種風險提示教育非常重要,以前都沒注意過這種詐騙手段。
二、案例評析:
1、A女士收到不熟悉的儲蓄經(jīng)理電話時,非常警惕,未向其提供任何信息,且第一時間聯(lián)系保險公司,并親至保險公司職場核實處理,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非常強;
2、保險公司遇到A女士咨詢保單情況時,一方面耐心解釋保單條款內(nèi)容,另外一方面加強對A女士風險防范意識的金融教育,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受教育權。
三、案例啟示:
1、金融消費者享有八項基本權利,分別是:財產(chǎn)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信息安全權。廣大金融消費者們可牢記八項基本權利,提升消費維權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金融機構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真實、準確、全面地向金融消費者披露可能影響其決策的信息, 充分提示風險,不得發(fā)布夸大產(chǎn)品收益、掩飾產(chǎn)品風險等欺詐信息, 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金融消費者們應配合金融機構做好消費者風險認知、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chǎn)品,理性投資,審慎購買。同時如有任何疑問,需及時跟金融機構保持溝通,確保充分了解產(chǎn)品的特點及風險,切實保障自身的知情權。
3、金融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積極組織或參與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開展廣泛、持續(xù)的日常性金融消費者教育,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對金融產(chǎn)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和誠實守信意識。金融消費者們平??煞e極參與金融機構組織開展的線下消保公益金融教育活動或關注監(jiān)管、行協(xié)、金融機構等官方發(fā)布的線上消保金融知識普及、風險提示等金融教育類文章,提高對金融產(chǎn)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4、提升風險防范意識,不隨意透露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凡事多核對,多確認,多留意,謹防個人信息泄露,保護自身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