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喝水”似乎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句習慣性用語,但在特殊情況下,我們是不需要喝水的。例如對于新生兒來說,母乳中水分含量充足,因此我們是不需要對其進行喂水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這么一句話:“多喝水”,水似乎已經成了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漸漸的人們就會產生一種什么情況下都需要多喝水的錯覺,生病了,多喝水;不舒服,多喝水,但其實人們卻忽略了“水中毒”這一現象。有時候我們是不需要喝水的,對于新生兒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體調節水平衡的機制為腎臟,腎臟會通過調節尿鈉濃度來平衡血鈉濃度,如果血鈉濃度太低,水分就會進入細胞,導致細胞發生水腫。如果是皮膚或肌肉細胞發生水腫,最多只會在人體表面出現腫脹現象,但如果是腦細胞或者肺細胞發生的水腫,則會導致致命的腦水腫或肺水腫,嚴重情況下還會發展為腦疝,一旦患上便會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我們應該尤為重視。
對于新生兒來說,我們就不應該讓他們多喝水,甚至是不能給他們喂水。從母體出生至28天的嬰兒我們稱之為新生兒,在此階段的嬰兒主要營養來自于母體,而據研究表明,正常母乳中至少90%的成分為水,從這個數據來看,其水分是完全能夠滿足新生兒的成長需求。相反,此時的嬰兒腎臟發育不夠完善,如果給其攝入水,則會對腎臟帶來負擔,影響腎臟的正常發育。
嚴格來講6個月以內的寶寶都是不需要喂水的,6個月以后我們則可分具體情況而定。
1.當寶寶處于冬季干燥環境中
有時候環境的干燥或給寶寶洗完澡后,我們會發現寶寶嘴唇呈干裂狀態,此時我們可以進行適當喂水,但一般不超過10ml,且不應在喂奶前飲用,以免影響喂奶,導致營養缺失。
2.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
母乳在寶寶喂養中屬于上等營養,所含的熱量和水分足以讓寶寶完成正常的新陳代謝,但有特殊情況不能為寶寶提供完全的母乳時,我們則需要綜合考慮水的攝入。當發現寶寶小便呈濃黃狀態時,我們可在兩次喂奶間喂水1次,喂水量應根據寶寶的具體需求量而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每個父母的最大心愿,若應喂水等不恰當的喂養方式導致寶寶出現不良情況時,需及時到醫院咨詢醫生。寶寶在此成長階段是極其脆弱的,稍有不甚則會對以后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一定不要因醫療費用貴而不做檢查。
目前,國家也針對此階段的寶寶開設了專門的福利機制,只要一出生就辦理新生兒醫保,寶寶出生的當月住院或者看病的費用,在此后寶寶出生的三個月內都可補辦報銷,但一定要注意在三個月內進行辦理,否則剛出生時的醫保報銷就無效了。關于育嬰的這些常識,新晉的寶媽寶爸你們get到了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