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負、自費、自付是經常出現在醫保報銷結算單上的三個報銷關鍵詞,大家經常傻傻分不清楚他們三個的區別,小諾將為您具體分析其中的區別,讓您不再混淆。
醫保卡人人都在用,但對相關的醫療報銷細節往往了解不多。專業名稱一大堆,看到收費單卻一臉懵。別擔心,小諾將為您詳細解答醫保卡上的自負、自費、自付的區別,輕松應對。
關于醫保卡“兩戶”與醫院報銷“兩線”的那些事:
1、醫保賬戶又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個人賬戶主要支付的是參保人在定點醫院住院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和定點藥店購買藥品的費用。而統籌賬戶就是負責報銷的費用。
2、起付線與封頂線:無論是日常定點門診還是醫療報銷,都會有一個基本的起付線,在起付線以下的費用都要自行負擔,超過的部分才統一報銷;而封頂線如其名,指報銷的金額并不是上不封頂的,到了封頂線將不再報銷。
關于自負、自費、自付的“三自”區分:
1.個人自負:指的是定點醫院或門診自負階段、醫院住院起付線個人支付的費用。自負階段指的是在當年個人賬戶額度用完后進入個人自負階段;住院起付線以下的個人自負,以上按比例報銷。
2.個人自費:指的是在基本醫療報銷負擔范圍之外的費用,如服務費、醫保藥品目錄不報銷的藥品、生活支出費等。
比如王奶奶在醫院住了5天的院,但其中家屬的躺椅費、餐食費、治療過程中使用的進口藥、醫療服務項目都需要個人付費繳納。
3.個人自付:其中還分為自付一、自付二。自付一所負責的是起付線以內的金額和超過起付線后除去報銷比例金額外,患者自付的部分;自付二所負責的是標明為“部分自付”的藥品需要病人自行自付的費用。
比如位于北京的王奶奶在醫院掛了100元的門診號,開具了300元的自付藥品,自費比例是10%,那么王奶奶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就是130元,由于北京對于退休人員的起付線是1300元,因此低于起付線和按比例自付藥品就需要王奶奶自行自付。
以上就是關于醫保卡的“三自”區別,醫保很重要,但完全依賴醫保對于未來規避的風險還是不夠,因此擁有一份商業保險對于家庭經濟支柱還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