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對很多人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日常的投資儲蓄也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而陌生則是因為大多數人對資產配置還存在著眾多誤區……
No.1
資產配置最常見的兩大誤區
有錢人才需要做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并不是有錢人才去做的,它是讓你變成有錢人的一個必要的過程。
正是因為沒錢,更需要提高自己對各類資產的認知,更需要合理控制消費,想方設法存錢,來改變自己不良的資產狀況。
資產配置就是追求高收益
資產配置跟投資是有區別的,所以資產配置并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它是根據家庭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對未來的期待,通過不同的渠道,合理地分配資產,有些資產是追求高利率,有些則是更關注安全性。
No.2
為什么要做資產配置?
首先我們看一下,一個普通家庭會有哪些財務風險?
突發疾病需要一大筆治療費;
錢存在銀行卻持續貶值;
個人養老、孩子教育的錢攢不下來;
……
這些風險點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遇到的,但卻無法通過某一種金融工具就能解決。
比如存款貶值的應對之法是找到高收益的渠道,而為養老、教育攢錢則對安全性要求很高。很難有一種金融工具能同時滿足這兩點要求。
在投資中有一個不可能三角,也就是
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不可能同時滿足。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多維度的資產配置,才能將這些財務風險控制住。
No.3
如何做好家庭資產配置?
投資圈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簡單通俗地詮釋了資產配置的邏輯。我們可以把資產分成四份,做好分散管理。
將10%的資產放在靈活賬戶中,用來準備未來3~6個月的開支。這個賬戶主要是銀行活期存款、短期儲蓄以及貨幣基金。
再用 20%的錢來做各種疾病的保障,可以通過投保
重疾險、百萬
醫療險等
保險來以小博大,因為一旦遭遇重疾,往往會給家庭資產帶來沉重的打擊,有保險就能有效避免這些顧慮。
第三個部分是生錢的錢,
將30%資產放在投資賬戶里面,比如股票、基金或者優質的房產等,用于博取更高的收益。
剩余的40%資產,建議作為家庭的資產安全墊,為家庭的長期目標服務。比如可以為小孩儲備教育金,為自己儲備
養老金等。
這一部分資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有保障,
我們可以選擇國債、年金險或者增額終身壽險。
以保險為例,無論市場環境如何改變,我們的保單的利益是白紙黑字寫進合同的,都不會受影響,是家庭真正的資產安全墊。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家庭,只有將資產分開配置,并合理規劃每個部分的比例,才能防止財務出現系統性風險,讓家庭資產穩健增值。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