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從醫學院畢業那會兒,躊躇滿志,心比天高,覺得自己就是一活脫脫的救世主,每天都在與死神較勁,救死扶傷。
但畢業后不到兩個月,現實便給了我一記清醒響亮的耳光。
No.1
死神還是帶走了她,
不留一點余地
一個叫思思的女孩,26歲,在去年被診斷出淋巴癌,并發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再加上她的心功能非常差,走不了幾步路便氣喘吁吁。
思思出身農村,家人敦厚老實。我知道他們條件不好,所以接手這個女孩后,我一門心思查找文獻,希望可以找到便宜有效的治療手段。當時帶我的教授,也就是主任醫師,更是這個疾病的專家。
經過數次的專業組查房和治療方案調整,思思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
可沒想到,今年3月份,就在思思出院的前一周,我正值夜班,睡眼惺忪時,護士沖進了辦公室:“51床突然倒地,來搶救!”
我腦中一片空白,一路狂奔,趕到病房后,使出全部力氣進行胸外按壓。
1分鐘后,總住院醫師趕了過來,有條不紊地組織起搶救:心肺復蘇、腎上腺素、氣管插管……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感受到思思的體溫正在一點點下降。十多分鐘后,心電監護器上還是那條令人窒息的直線。
死神還是帶走了她,不留一點余地。
當我第一次準備死亡證明時,突然,一股巨大的無力感向我襲來,我泣不成聲。人之渺小,遠超我的想象。
第一次搶救的經歷對我來說是最難釋懷的。
“這孩子命苦啊。你對思思很好,沒日沒夜地守著,你比我們更關心她。是我們沒用,一開始沒錢,又怕上醫院花錢,給耽誤了……”思思母親流著淚對我說出這些話。
很多年后,每當想起這番話,我依舊感到既心痛又惋惜。
思思家在農村,一開始,當地縣城最好的醫院誤診,治療了好一段時間還沒好轉,父母才決定把女兒送到大城市來就醫。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作為醫生,面對家境一般的患者,我們一定會去找價格實惠的治療手段。當時思思的父母也在努力籌錢借錢,醫院里的社工也在想辦法借助社會力量補貼一點醫藥費……可就是這樣,幾十萬的費用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當時思思的父母既要承受喪女之痛,還背負著巨大的債務壓力,我無法想象他們的生活會有多艱辛。
No.2
一個醫務工作者
眼中的“重疾險”
我曾經很天真地想過,越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越怕有人生大病,難道不應該越早
買保險嗎?
現在來看,我當時的想法或許有些“何不食肉糜”。有很多家庭可能連
保險費用都承擔不了。但是,如果能讓更多人擁有保險意識,讓能承擔得起保險費用的家庭買上保險,作為醫者,我們在行醫時也不會太受局限。
不論是門急診,還是做手術,醫生幾乎都會問“有沒有醫保”、“有沒有保險”,如果有的話,在可報銷的前提下,醫生可以開療效更好、價格偏貴一些的藥物。
數年行醫,我早已經意識到醫學不是萬能的。最初不知天高地厚的“救世主情結”也消退了許多。
對病患家庭來說,病治好了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如果背上無底洞一般的債務,生活依舊還是不幸。
作為腫瘤科醫生,我越來越認同,重疾險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只要有醫生的確診證明,又符合保險公司的理賠條件,就可以進行賠付。
有的朋友或許會疑惑,不是有醫保嗎?為什么還一定要買重疾險?文章篇幅有限,詳細分析總結到這個資料包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為什么明明有醫保,還要買重疾險?
很多人抵觸
商業保險,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被騙”的感覺,其實,醫保和重疾險都各
其實,重疾險本身就是醫生發明的。
不僅要想辦法給人治病,還要想辦法幫人省錢,我想這是每個好醫生都會做到的一點。很多時候,最想讓你買保險的,不是保險公司,而是醫生。所以,我最擔心接收沒有保險的病人。
這次,我想站在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一下我對重疾險的看法。
怎樣算“重疾”呢?
從醫學上來說,重疾之所以“重”,主要是因為危害大、不好治和花費多。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等……
根據《國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讀本》,會對患者帶來以下兩種不可承受的影響的疾病,通常被認為是重大疾病:
1、“病情特別嚴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嚴重影響其家庭成員的生活,如大部分的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慢性腎衰竭等;
2、“治療費用巨大”,需要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如嚴重腦中風后遺癥、嚴重阿爾茲海默病、嚴重原發性帕金森病等。
重疾險很難賠付嗎?
很多人可能都會問這樣的問題:“重疾險里面規定的疾病是不是很罕見呢?萬一生了大病是不是也不一定給賠?”
這個問題我曾經也很重視,我自己收集了多家保險公司的
重疾險產品,一一對比產品保障的病種以及賠付條件。
最終,我發現,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重疾險產品,除了包括《國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讀本》中包含的28種重大疾病外,還會包含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其他類型的疾病。
那挑選重疾險時是不是保障的疾病種類越多越好呢?一家人可以都買同一款產品嗎……關于重疾險的常見問題及解答都整理到這個資料包了,投保前了解下,能為你省下不少錢。
重疾險這些誤區,千萬要避開!省錢必看
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購買重疾險轉移大病風險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對重疾險的認識還比較
重疾險保障的病種,并非是那些極為罕見低發的疾病,它包含了幾乎所有常見、高發的重大疾病,甚至對一些輕癥疾病也會有保障。從這一點來看,重疾險的涵蓋面是比較廣的。
并且,從最近的
保險公司理賠數據報告來看,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率幾乎都在95%以上。
No.3
重大疾病該如何防治?
從醫者角度看,我們到底該怎樣更好地防治重大疾病?
首先,從預防的角度來說,除了自己生活方面多注意,每年定期體檢當然是最好的。
其次,從治療的角度來說,需要做到三點:去對地方、找對大夫、備足金錢。
如果大家生活在三、四線甚至更小城市的話,受制于當地的醫療水平,不排除會出現誤診的情況。例如夸張病情,或者因為醫療檢查設備、手段落后而查不出病因等。
如果有能力,最好多跑幾家醫院,能去一線城市醫療水平比較發達的醫院去檢查自然是最好的。
我曾經在某個四線城市生活學習過一段時間,這個小城市人口大概有700萬人,但是,當地能夠做心臟換瓣手術的醫生竟然不到5位,遠遠供不應求,更別提難度更大、更復雜的其他內臟器官類的手術了。
如果要得到最好的救治,一定要了解清楚哪些醫院比較擅長此類疾病的治療和手術,包括找到專業有經驗的醫生也很重要。
最后,老生常談的,就是錢的問題了。對于重疾險,最好是早買。趁年輕身體好的時候,核保容易過。
生病其實本身并不可怕,但真正令人絕望的是:知道哪家醫院的醫生水平高,知道這類疾病能治好,但是卻沒有錢來支撐所有的手術和醫療費用。
現在,當我面對病人時,我最想聽到病人說的話是:醫生,您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1983年,創建重疾險的南非巴納德醫生說:我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卻無法挽救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大家都需要保險,不光因為人人都會死,還因為我們都想好好地活著。
這就是重疾險的初心,我也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