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醫保參保率已達到一定比例,但還有少部分群體未參保,一旦身患大病,自身又無法支付治療費用,只能通過眾籌來籌集費用。還有可能因為治療費用過于龐雜,而選擇眾籌。
隨著醫保制度優勢的普及和參保率的不斷地提升,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醫保范圍內的服務和報銷待遇,不僅減輕了我們的經濟壓力,連帶著居民幸福指數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眾籌治病的現象,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諾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為大家詳細分析。
1、醫保的屬性
醫保覆蓋率廣這一特點就對保障范圍有所限制,再加上報銷款項如果遵循“先墊付,后報銷”的原則,不少人選擇通過眾籌來籌集資金缺口。
2、醫保未完全覆蓋
盡管醫保參保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比例,但仍有少部分群體未參保。他們一旦患病且治療費用高昂,自身家庭條件又不足以支付治療費用,只能通過眾籌來解決困境。
圖片來源:攝圖網
3、醫保目錄外無法享受報銷待遇
參保醫保只是享有報銷的資格,但未必符合報銷條件。比如,醫保目錄之外的治療費用就無法享受報銷待遇,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到一些效果好又昂貴的自費藥、特效藥,患者自身經濟水平一般,親屬為了使其生命得以延續,也是選擇眾籌的原因之一。
4、治療費用龐雜
一些重大疾病治療費用動輒幾十萬,對于小康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更何況是那些沒有參保且家庭貧困的家庭。除去治療費用,還有后續的康復費用和營養費,甚至對部分群體來說,直接喪失了家庭經濟來源,子女上學和父母養老也受到影響。在借款、出售固定資產之后仍無法湊齊醫療費用外,眾籌也就成為另一種選擇。
盡管醫保能夠報銷部分治療費用,但除去醫保未參保用戶外,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患者不得不通過眾籌來繳納治療費用,畢竟目前的醫保制度還達不到實現完全報銷的標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