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飛機事故的認知,很多人都比較模糊,本文就為大家科普有關知識。
從國際民航有關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知道,在疫情未爆發時,全球每年有四十多億人的游客選擇飛機出行,可見人們飛機出行的頻率確實很高。
前段時間MU5735東航飛機事故的新聞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關于載客飛機的安全問題也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提出了很多問題,例如:飛機是否越大越安全?飛機是否飛行高度越高越危險?本文一一為大家解答。
1.飛機是否體型越大風險越低?
錯誤。這其實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人們可能對汽車的相關概念印象深刻,習慣性的帶入了航天領域,其實載客飛機的安全系數是和天氣情況、飛行員狀態、飛行品質、維護程度等因素掛鉤的,并非網傳的體型越大風險越小,當然也不是越小風險越高。
2.飛行高度越高越危險?
錯誤。其實在飛機航行的整個過程中,風險最大的時刻是起飛與降落的時候,在高空巡航時反而是航行中最安全的時候,通常來說普通的客機飛行高度上限在一萬兩千米左右,根據不同航班做出調整。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巡航階段飛機一般處于對流層的頂部,四周的能見度較高并且氣流較穩定,可以延長飛行的航程,當飛機達到指定的高度之后,便不能再隨意調整,要服從空管指揮。
而在飛機起降階段,飛機位于大氣對流層中部,其中的氣流方向復雜,有水平方向的還有垂直方向的,這就造成了飛機起飛與降落的不穩定,在航空界被稱為黑色十分鐘。
3.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會被雷打中?
是的。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飛機在高空中航行,遇到雷雨天氣時,難免會被雷擊,據了解,一架飛機每年平均會受到雷擊一次。
飛機外層有導電層,可以分散電流,所以雷擊不會對飛機內的乘客造成一點影響,同時為了降低飛機被雷擊的幾率,飛機翼的尖端處一般設置了放電刷,用以釋放靜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