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人們對社保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而養老保險作為大家最為關注的險種之一,如果可以連續繳納保險費用是最好不過的,但平時總會有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斷繳養老保險。
對于很多繳納社保的人來說,養老保險究竟能不能中斷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疑惑,事實上,養老保險是可以中斷的,也并不會影響到之前繳納的費用和享受到的保險權益。
領取養老保險需要累積上繳15年的費用,如果多繳了,退休后就可以領取到更多的養老金。如果繳費中斷了,我們可以選擇續交或者補交社保,但補交基本上都會有時間限制,一般情況下只能補繳三個月的部分,超過三個月就不能再進行補繳。
那么養老保險斷繳究竟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一般來說,養老保險的斷繳并不會對未來的養老金待遇造成太大的影響,我們最后享受到的養老待遇主要是看累計繳納的費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是如果養老保險的斷繳時間過長,就有可能會帶來以下這些不良影響:
1、養老金待遇降低
我國養老保險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也就是說平時繳納的費用越多,繳費的時間越長,退休以后領取到的養老金就會越多。
如果養老保險的斷繳時間過長,就肯定會影響到養老保險的繳費數額和時長,從而影響到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最終導致退休后享受的養老保險待遇降低。
2、影響退休的時間
按照目前的規定,要想辦理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就必須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需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二是職工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
如果養老保險的斷繳時間過長,就有可能會出現,明明已經到達退休年齡了,但因為養老保險的繳費時間還不足15年,就只能延緩退休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繼續進行繳費,直至上繳的職工養老保險最低年限達到15年的要求,才可以辦理退休手續然后按月領取養老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