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許多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想要改變不良信用記錄的心理,打著“征信修復”的幌子進行詐騙和牟利,嚴重污染了征信市場環境,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近幾年,社會上總有一些組織或機構宣稱自己能“修復征信”,打著為消費者代理維權的旗號,從中賺取非法利益,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對社會的市場秩序穩定造成了很大影響。
征信系統形成的信用報告是對消費者信貸信息的真實記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只要信用報告展示的信息是準確無誤的,任何人都無權隨意進行修改,因此不法分子宣稱自己能“修復征信”完全是不可信的。
“修復征信”的不法行為通常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損失。
1、“修復征信”的騙局往往是利用消費者在發現自己不良信用記錄后產生的急迫情緒,以及對征信知識的不夠了解,來引誘消費者辦理委托,從而借機賺取高昂的代理費用,在修改征信失敗后直接失聯,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
圖片來源:攝圖網
2、不法分子在消費者委托辦理“征信修復”后,往往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自己的身份證號、詳細住址、銀行卡號等私人信息,并通過泄露買賣這些信息進一步賺取更多的利益,嚴重危害到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征信修復”中隱藏著眾多的風險,因此,我們千萬不能輕信這類業務,平時要更加警惕這些消費陷阱,避免有關危害,在各個方面加強自己的防范意識。
1、關注個人信用記錄
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一旦發現自己有逾期行為,應及時還款補救,從而保持良好的個人信用,從源頭上杜絕“征信修復”被騙的可能性。
2、提高依法維權意識
要充分認識“征信修復”這一非法行為帶來的危害性,特別是有不良記錄的消費者,要謹防自己的個人信息泄露,不能輕信“代理維權”的謊言,要樹立正確的維權意識,通過正規渠道直接向官方反映訴求,依法合理維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