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惡作劇,比如偷偷藏在門后突然跳出來,或者悄悄地走到別人身后,然后大吼一聲,令人猝不及防。一般來說,人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外界突然刺激,比如聲音、影像或是特別強烈的光刺激等,但有些過大過度的外界刺激會導致身體指標過度波動。
俗話說,人嚇人嚇死人。日前,美國媒體報道,受到驚嚇可能會出現與心臟有關的死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靜解釋,這的確有可能,驚嚇或刺激不是導致健康問題或死亡的根本原因,但它是一個誘發因素。那么,驚嚇真的能嚇死人嗎?
一、驚嚇致死緣故起因
受外界驚嚇時,大腦會指令腎上腺滲透大量的兒茶酚胺。兒茶酚胺是一種神經介質,當人處于十分恐慌狀態時,腎上腺溘然開釋的大量兒茶酚胺,會促使心跳溘然加速,心肌代謝的耗氧量急劇增進。這過快的血液輪回,會使心肌纖維扯破,心臟出血,導致心跳驟停致人衰亡。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驚嚇致病緣故起因
傳統醫學以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與內臟有著親近的相關,每一種情志的變革,城市令其相對應的臟器同時呈現病變回響。好比“恐會傷腎”,恐慌也會傷到心。“這個心指的是心神,示意出的癥狀就是呈現心悸、心神不寧乃至精力錯雜等。”
在臨床醫學上,被嚇死屬于猝死的一種,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75%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我國心血管中心的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僅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54.4萬,平均每天都有1500人猝死。而引發猝死的因素非常多。精神壓力大,長期加班熬夜,暴飲暴食,長期久坐,長時間累積,都會成為引發猝死的隱患。
以上內容可以證明由于精神高度緊張,人真的是有可能被嚇死或嚇病。日前,一位被保險人因過度緊張而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搶救無效死亡。保險公司卻不賠。那么,“意外”引發死亡后,究竟該如何認定該意外是否屬于意外范圍?
三、對于驚嚇致死,保險賠不賠?
意外險賠不賠?絕大多數不賠。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意外險中所指的意外,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非疾病的客觀事實。前面提到的保險人是由于過度緊張而導致了心肌梗塞發作而猝死,屬于疾病身故。不在意外險的保障范圍內,很多公司也將猝死寫入免責條款中。而有些人是在沒有先天得病的情況下,突然被某一事物驚嚇致死,那么這種情況,猝死就是可以賠付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句“嚇死人了”是有道理的,并不只是隨口說說,有些人也特別喜歡開玩笑去嚇唬別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玩笑也要適度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