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癌癥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白白浪費了治療癌癥的最好時機。
每一個癌癥都是逐漸演變而來的,都會經歷一個重要過程——癌前病變。
那么什么是癌前病變呢?
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癥,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我們及時“剎車”干預,就可以避免癌癥的發生。
常見的癌前病變有8種:
1、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癌前病變前中期,癌變的風險只是相對增高,當發展到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則屬于癌前病變的中后期,癌變的風險非常高。
2、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于2cm的,癌變的機會較高。據悉,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
3、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于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當達到0.5~1厘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厘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4、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5、肝硬化→肝癌
中國肝癌過程:肝炎→肝硬化(癌前病變)→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6、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一、二、三級別,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要注意!性交、婦科檢查后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就是接觸性出血,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癥狀。
7、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跖、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
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
8、黏膜白斑→癌癥
黏膜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征,常見的有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和宮頸處的白斑等。
每個癌癥發生前,其實都有預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端倪占據主動。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一定要提前選購一款合適的健康險,畢竟如若進行“干預”治療,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