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癱瘓,又叫麻痹,這是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表現。由于神經技能發生一定的障礙,導致身體一部分完全或者不完全地喪失其運動能力。也比喻機構渙散,不能夠正常工作。那么患上癱瘓后如何治療呢?
一、癱瘓有哪些種類
1、單癱(表現為一塊肌肉、一個肢體、一組肌肉的癱瘓或者無力),其多見于腦梗死、腦外傷以及腦腫瘤等影響皮質運動區。
2、偏癱(即身體的左半身或者右半身出現癱瘓),常見于大腦中動脈分支的豆紋動脈供應區出血或閉塞。
3、交叉性癱瘓(指的是一側腦干病損,這種情況是由于損害已交叉的皮質腦干束纖維或顱神經和未交叉的皮質脊髓束,兩者產生交叉性的癱瘓)多為腦病變,在腦血管病變、炎癥、腫瘤以及外傷中較為常見。
4、周圍神經性癱瘓則常見于感染、中毒以及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癥中。
5、此外還有截癱(表現為雙下肢截癱以及高位截癱等)和四肢癱瘓(即雙臂和雙腿都癱瘓)。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癱瘓檢查
1、必要的有選擇性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以及尿素氮等。
2、此外,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還包括:顱底部攝片、CT以及MRI等檢查;腦脊液檢查、肌電圖檢查;腦透、心電圖、以及超聲波檢查。
3、完成相應的基本檢查之后,判定患者為癱瘓時應先根據患者的病狀體征將病變定位于神經肌肉系統的特定水平。
三、癱瘓的治療原則是什么
1、由于癱瘓者容易出現長期不活動所引起的并發癥,所以應該定期改換姿勢,同時進行皮膚護理以及胸部的物理治療。
2、另外,進行一定范圍內的運動可保持肌張力,同時應用夾板還可以防止攣縮,踏腳板或者其他器械可以預防足下垂。
3、如果是重度癱瘓者,就需要給予管飼或者是胃腸道外營養。而癱瘓伴視力障礙者則盡量不要離床運動,必要時可在相關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進行肢體運動康復體能訓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