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發布了十條有關學校作業管理的意見,并指出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
近日,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發布了《南山區教育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10條意見》,從控制作業時間、優化作業設計、加強作業指導等方面提出了十條具有針對性的舉措。
近期,為了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多地區都加強了對作業的管理。此次南山區教育局發布的意見中,有一項內容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引起社會熱議。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通常情況下,學校的教學活動由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兩個部分組成,但部分學校在作業的布置與管理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而言,作業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有的數量太大,有的質量偏低。
事實上,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后續和延伸,其本身也具有反饋、診斷、矯正等評價功能。教師需要充分看到作業與教學、作業與學生的有機關聯,不只是為了練而練。
對于教師而言,設計、布置作業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1、秉承精選精練、合理適量的基本原則,避免機械性、重復性、低水平的僵化作業。
2、注重作業管理的系統設計,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那么,“不同學生設不同難度作業”,便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嘗試。
眾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原則。為此,社會上有不少人士呼吁推行學生作業分級分類布置。這項提議雖然好,落實起來卻有各種問題,比如,有人質疑,這樣設計作業會不會導致差的更差,好的更好?其實,這誤解了作業分級分類布置的本意。
以往看似“一視同仁”的作業實際上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管學生的基礎和實際學習情況,布置整齊劃一的作業,容易導致基礎較差的同學自信心受挫,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當然,作業管理問題不只是“不同學生設不同難度作業”一項,除了書面作業之外,素質教育的推行還要求我們積極探索布置一些實踐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素質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