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我們在使用手機上的應用程序時,往往會發現手機非常“懂”我們。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上的一些APP和應用小程序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社交、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有不少用戶在跨平臺使用這些應用程序時,可能會發現:在某個平臺搜索過的內容,另一個平臺可能也會推送相關內容。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總是會接聽到一系列的銷售電話、推銷短信、產品廣告等,擾亂我們的正常有序生活。那么,手機為什么這么懂我們呢?究竟又是誰動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事實上,當我們在注冊使用手機上的各類APP小程序的時候,在這些應用程序后端都有一個數據庫,通過一系列的處理方式和網絡傳輸,儲存用戶的應用數據與個人信息。這個數據庫一般位于企業數據中心或者云端,由商家和程序的運營者負責維護保管。
圖片來源:攝圖網
企業獲得的個人信息能否得到有效保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數據安全的管控能力。要提高企業數據安全的管控能力,就需要不斷提升企業數據安全的建設水平,但是當前有些企業的數據安全水平較低,這就容易導致部分用戶的個人信息面臨泄露的風險。
同時,根據網絡安全法的有關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必須嚴格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不得超出原則范圍進行收集。在收集用戶的敏感個人信息時,也應當經過用戶的明示同意。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致力于從法律層面筑牢個人信息使用的安全邊界,并加強了對企業的監管。但同時,個人用戶也需要保護好個人的信息。
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在無法確定信息是否會被泄露或濫用的情況下,要謹慎填寫個人信息和開放權限。在遇到個人信息侵權問題時,要提高法律意識和保護意識,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