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注公眾號+掃碼消費”的操作可能存在強制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消費者可拒絕該模式,要求在不掃碼關注的情況下享受相同服務。
餐廳點餐需掃碼關注公眾號后自行操作,購物結賬可掃碼使用小程序領取優(yōu)惠,甚至停車繳費也需要先掃碼關注商場公眾號。二維碼的應用逐漸深入消費的各個領域。
到頭來,許多消費者發(fā)現(xiàn)自己竟在不知不覺中關注了那么多并不需要的公眾號。近年,在外消費時,掃碼關注公眾號后才能下單已經(jīng)成了一種趨勢。實際上,要下單,只能先掃碼關注公眾號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掃碼點餐有何風險?
事后一個個取消關注不必要的公眾號事小,更重要的是,掃碼關注公眾號再下單的過程存在一定風險。
掃碼下單時,小程序或公眾號常會彈出窗口,要求獲取消費者的社交平臺頭像、電話號碼以及地理位置等個人信息。消費者也必須同意獲取才能繼續(xù)操作。一旦商家將這些信息丟失或挪作他用,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此泄露。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此操作侵犯了消費者的什么權益?
1.公平交易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第1款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這些案例中,繼續(xù)交易的前提是消費者同意商家訪問個人信息。商家設定了不公平的交易條件,在交易中有強制行為。“關注公眾號+掃碼消費”的操作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2.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允許訪問個人信息的操作是被動的,無法自主選擇。因此,此操作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3.知情權
在一些餐廳點餐時,消費者只有掃碼關注了餐廳公眾號才能看到餐品的具體價格。而在交易中,價格往往會影響消費者是否接受此服務的決定。消費者對此有知情權。
餐廳不提供直觀的實體菜單,餐品價格只能通過掃碼瀏覽,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應該怎么辦?
消費者享有包括公平交易權、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在內(nèi)的八大消費者權益,而“關注公眾號+掃碼消費”的模式侵犯了相關權益。因此,您也有權拒絕該模式,要求在不掃碼關注的情況下享受相同的服務。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