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科學研究和生理依據,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生活標配,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如:省錢、節約時間、節食,多數人會選擇放棄晚飯,然而對人體來說,吃晚飯是很有必要的,長期不吃晚飯,對身體的危害是極大的!
一日三餐作為生活的標配,但晚飯往往不受大家重視,這源于大家對晚飯有著一些誤解。
錯誤想法一
很多人通過節食,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做法短期內是有效果的,因為你突然減少了一頓飯的熱量,導致身體內的水分肌肉流失,所以體重下降了。但長期不吃晚飯,反而會長胖,人體的運作需要能量,晚餐長期不攝入能量,會讓你早飯、午飯攝入食物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反而會讓體重增加。
雖然短期不吃晚飯能減肥,但是同時身體的肌肉也會被消融掉,從而影響了身體正常運轉機能,降低了新陳代謝速度,對減肥有阻礙作用,一旦恢復飲食,反彈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通過不吃晚飯減肥的方法都是錯誤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錯誤想法二:不吃晚飯來節約時間、金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因為事情繁多而忽略晚飯,或為了省錢不吃晚飯,這樣肯定是對身體不利的。若因不吃晚飯而生病,將會用去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金錢 ,所以身體健康是最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干什么都是白搭。
講到這里,大家都清楚:正常情況下,不吃晚飯對自身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長期不吃晚飯究竟有什么危害呢?
1、傷胃
胃酸是周期性分泌的,午飯后兩小時內,胃內容物就逐漸排空,四小時后胃酸增加,饑餓感來臨,這時候不吃東西來中和胃酸,就會導致胃酸損傷胃粘膜,這也是長期不吃晚飯或者飲食不規律的人都會胃痛的原因。
2、影響睡眠
人體晚上加班或娛樂活動后,由于消耗熱量,會自然地產生饑餓感,消化系統會自動活躍起來,給大腦信號“要求吃飯”。這時候堅持不吃飯補充能量,晚上會失眠的,因為神經一直保持興奮,即便是睡覺的時候不活動,但是大腦還是在活動的,身體得不到正常休息,第二天身體會很累,工作學習效率也不高。
3、導致激素調節紊亂
人體如果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下,為了生存,身體會通過激素來調節,以保護基礎代謝率,其中表現為甲狀腺激素下降和皮質醇升高。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帶來代謝率下降,人就乏力、萎靡、發冷。饑餓也屬于一種慢性壓力,會引起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主要作用是分解肌肉、升高血糖、重新分布脂肪促進向心肥胖,不僅如此,皮質醇還會使免疫力降低,使人更容易生病。
不吃晚飯的危害還有很多,長時間不吃晚飯,會極大地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健康才是最好的保障,為了自己的健壯身體,大家都科學營養地吃晚飯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