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每天都會喝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正確喝水,本文將介紹這些喝水誤區。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體有70%都是水,因此人們總覺得多喝點水總沒錯,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喝水誤區早看早知道!
1.口渴了才喝水?
人在口渴狀態時,大腦會根據體內水需求的增加,發送信號給腦垂體,令其通過釋放激素來命令腎臟從尿液中收回一些水分重新回到血液。與此同時,腎臟本身也會根據流經腎的血液中的鈉濃度作出尿液濃縮、減少排出的反應。
這種情況若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增加腎功能受損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由此可知,等口渴再喝水,極易造成身體脫水。因脫水而失去1%體重的液體時,就會出現工作效率嚴重下降、頭疼、煩躁不安等情況。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不管是否口渴都應該定時喝水,尤其是沉浸式學習、工作的健康成人,應該隨時對一天當中的口渴作出積極反應。
2.邊吃飯邊喝水?
胃動力不足和胃液分泌減少時,多喝水無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口腔唾液、淀粉消化酶的分泌和胃液的稀釋,導致食欲、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如果從小養成邊吃飯邊喝水的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少年的營養健康水平。
3.多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管、細胞和血漿都與血液黏稠度有聯系,絕大部分血液黏稠度高是多種風險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極少數因為血漿因素所致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的患者,多喝水有助于改善這個問題。
而對普通人來說,降低血液黏稠度最正確有效的方法還是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科學合理飲食和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如果一味地堅持“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很容易因飲水過量而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上一篇
下一篇